欢迎光临
辰恩科技

《女销售员:满天星》别心疼,这碗“毒鸡汤”,我先干为敬

当女主角满天星在KTV包房里,被油腻客户逼着喝干那杯洋酒兑啤酒时,隔壁厅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追梦赤子心》。那一刻我差点笑出声,又瞬间被一股巨大的悲凉攥住了心脏。太讽刺了,这简直是导演按着你的头,让你看清梦想到底是如何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的。所以,别跟我扯什么《女销售员:满天星》是打工人的逆袭爽文,这片子拍的根本不是一个女孩如何赢,而是她如何一步步,学会了给自己戴上更精致、更昂贵的镣铐。

《女销售员:满天星》别心疼,这碗“毒鸡汤”,我先干为敬

“满天星”?我看是“满天坑”

电影的名字,是它最大的“骗局”。《女销售员:满天星》,听着多浪漫,多有希望?结果呢?整部电影,我没看到几个像样的星空镜头。满天星眼里最多的“星光”,是深夜写字楼里永远不会熄灭的惨白灯光,是手机屏幕上老板发来的催命微信,是客户名片上烫金的头衔。

导演的镜头语言狠毒得像个老中医,专扎你的穴位。他用了大量手持摄影,晃得你心慌,让你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主角身上那股隔夜外卖和廉价香水混合的味道。空间构图更是压抑到了极致,主角永远被困在格子间、会议室、和比胶囊旅馆大不了多少的出租屋里。那所谓的“都市繁华”,在镜头里不过是窗外一堆模糊失焦的光斑,美则美矣,但跟你有半毛钱关系?这哪是“满天星”,这分明是“满天坑”,一个用欲望和“成功学”给你挖好的巨大陷阱。所谓的剧情深度解析,其实就藏在这些让你喘不过气的画面里。

别心疼满天星了,她比你我都“狠”

很多人看完电影,都在心疼满天星,觉得她太惨了,被社会毒打。打住,快收起你那泛滥的同情心。这部电影最让我不寒而栗的,恰恰是满天星这个角色。她不是什么纯洁无瑕的白莲花,她是个狠人,对自己狠,对别人也狠。

还记得她怎么拿下那个最难搞的客户吗?不是靠专业,不是靠真诚,是靠“信息差”和一点点心理操纵。她研究客户的社交动态,知道他女儿喜欢哪个明星,知道他最近在烦恼什么,然后像个最顶级的猎手,把这些信息变成话术的钩子,精准地抛出去。这个过程,你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傻白甜”,全是计算和伪装。她从一开始那个连敬酒词都说不利索的愣头青,进化成了一个能面不改色喝下“屈辱之酒”,转头还能在洗手间冷静补妆的“职场老油条”。

所以,满天星的结局是什么?她升职加薪,换了更大的房子,背上了更贵的包。但她失去了什么?她失去了哭的权利,失去了说“不”的底气,失去了那个抬头看星星会笑的自己。她赢得了生存,却输掉了生活。这种“成功”,你真的羡慕吗?

那个“开放式结局”,其实早就把答案拍你脸上了

聊到最后,肯定有人会说,结局是开放的,给了人希望。希望?别逗了。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满天星站在她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脚下的车水马龙。她的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她的倒影,和窗外冰冷的钢筋水泥森林,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导演用这个镜头告诉你:她,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成为了她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大人”。

这根本不是开放式结局,这是导演给你留的最后一刀。为什么《女销售员:满天星》的评分会出现两极分化?因为想看“爽文”的人,觉得被喂了一口玻璃渣;而那些真正在职场里摸爬滚打过的人,却觉得被狠狠地共情了。它没有给你一个虚假的希望,而是残忍地告诉你,很多时候,我们的所谓“成长”,不过是不断地用钝刀子割掉自己的一部分,去交换进入下一个战场的门票。

所以,《女销售员:满天星》最狠的地方在于,它让你看完走出影院,抬头看到的也不是满天星,而是写字楼里和女主角同款的、一格一格的惨白灯光。那一刻,你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看电影,还是在看生活本身。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