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辰恩科技

2025新指南:上海ai上市公司避坑指南,别让算力变“蒜粒”!

你敢信?上海某ai概念股宣称掌握量子计算核心技术,结果被扒出主营业务是卖工业胶水!(据说研发团队只有三名实习生)这种魔幻剧情在黄浦江边天天上演。当政策东风把算力吹成新风口,韭菜们该如何在73家上海人工智能上市公司里淘出真金?

2025新指南:上海ai上市公司避坑指南,别让算力变“蒜粒”!

先看一组硬核数据:上海计划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相当于每秒能完成10的20次方次浮点运算)。但云赛智联2024上半年财报显示,其ai业务毛利率仅17.3%,比卖服务器的宝信软件还低8个点。这些号称要重塑未来的公司,到底在靠什么赚钱?

上海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如何避免成为ppt概念股?有个冷知识:澜起科技的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超40%,但他们的ai芯片研发费用仅占总投入12%。这就好比米其林大厨用炒菜锅煮泡面——工具和食材根本不匹配。投资者得学会区分哪些是蹭热度的伪ai玩家,哪些是真在搞大模型训练场的技术流。

(悄悄说个行业黑话:现在流行把算法工程师叫"炼丹师",gpu集群叫"八卦炉")有个浦东张江的创业公司去年融资3个亿,结果被爆出用人工标注冒充机器学习。这种骚操作就像给自行车贴个法拉利标,跑起来照样是两轮驱动。

2026年预测来了!随着《模塑申城》方案落地,医疗ai赛道可能杀出黑马。联影医疗的智能影像诊断系统已在瑞金医院试水,准确率比三甲主任医师还高2.3%。但要注意,某些搞智慧城市的企业连虹口区的红绿灯都优化不明白,这种公司说要攻克自动驾驶你敢信?

别被专业名词唬住,记住三个实操技巧:①看研发人员占比(低于30%的直接pass)②查专利含金量(外观设计专利不算数)③盯政府订单(杨浦区智慧社区项目中标名单比财报靠谱)。当年某家做智能客服的上市公司,就是靠徐汇区政务热线订单逆袭的。

最后放个深水炸弹:2027年前可能有1/3的上海ai公司转型做元宇宙培训。毕竟比起烧钱搞算法,教大爷大妈玩虚拟现实更容易变现。现在点击屏幕参与投票,你觉得哪家上海ai公司最可能活到2030年?(选项包括:云赛智联/澜起科技/魔视智能/其他)

特别提醒:本文提及的润达医疗智能诊断系统在中山医院的误诊率为0.7%,数据来自其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但医疗ai赛道存在政策风险,就像剥小龙虾——壳比肉多,吃得时候得特别小心。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