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工程师们端着咖啡刷到这条消息时,电脑差点集体死机——140人的中国团队居然把大模型参数压缩到传统架构的1/3?更魔幻的是这群"炼丹师"平均年龄不过25岁(据某招聘平台泄露数据)。此刻全球ai圈都在疯狂搜索三个字:凭什么?
让我们把显微镜怼到deepseek几个人的操作手册上。他们搞出的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就像给transformer喂了金坷垃,计算效率直接翻倍。这玩意儿要是开源,估计能把英伟达的股票走势图改成心电图(小道消息说黄仁勋办公室连夜订购了十箱速效救心丸)。但问题来了,这群清北学霸放着硅谷百万年薪不要,非要挤在北京知春路的共享会议室搞事情,图啥?
知情人士透露,他们的研发团队70%都是没被社会毒打过的应届生。梁文锋这老哥敢让菜鸟操刀核心算法,这波操作堪比让幼儿园小朋友造火箭。但人家愣是把传统ai团队的鄙视链倒过来玩——经验值在这里是负资产,要扣绩效分的!有个段子说,某大厂cto跑去交流,看到实习生正在重写底层框架,当场表演了个瞳孔地震。
别看现在风光,去年他们搞v2模型时差点翻车。有个新人在注意力机制里掺了私货,结果模型生成的保险方案全是文言文(后来被复旦保险团队当彩蛋收录了)。这种野路子打法反而催生出行业从没见过的容错机制,就像给ai装了八个备胎,翻车都能翻出托马斯全旋。
说到地域差异就更有意思了。北京分部的算法宅男们把中关村变成了新炼丹圣地,而杭州总部的产品经理们正在西湖边琢磨怎么把大模型塞进智能家居——听说最新成果是能帮丈母娘自动讨价还价的买菜ai,已经在余杭菜市场开启内测(保密等级:内部会议纪要b级)。
未来两年要是他们真把模型参数砍到十分之一,openai怕是要改名叫closeai。业内预测2026年会出现"deepseek效应":传统ai团队要么裁员保平安,要么全员装嫩扮应届生。到2027年,没在简历里写"五年deepseek仿制经验"的工程师,怕是连外包公司的门都敲不开。
现在摸鱼刷到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该考虑把工位上的星巴克换成六个核桃了?毕竟人家用140人撬动千亿市场的事实摆在眼前,这波ai军备竞赛的玩法,可比你在《原神》里抽卡刺激多了(友情提示:杭州分部正在招会打游戏的测试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