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辰恩科技

2025新趋势:哪些公司接入deepseek让ai成了办公室的「水电煤」?

「这帮大厂集体接入ai模型是跟风还是真需求?」某科技论坛上,这条置顶帖的回复区早已吵成修罗场。毕竟从医疗到信托,从造车到卖保险,全网超过20个行业的企业都在官宣接入deepseek——这玩意儿真能当万金油使?

2025新趋势:哪些公司接入deepseek让ai成了办公室的「水电煤」?

先看组硬核数据:截至3月20日,仅ah股就有27家药企把deepseek装进了自家系统。复星医药搞药物研发时,ai居然能模拟分子结构的三维折叠(据说比人类专家快3.7倍);云南白药的客服机器人现在能背出500种药材配伍禁忌。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卫宁健康更猛,他们的ai诊疗系统已经覆盖全国83%的三甲医院,这波操作直接让股价三天涨了18%。

但要说最魔幻的还得数信托行业。中建投信托搞的「星源」大模型,愣是把风险预测模型训练成了算命先生——根据他们杭州总部流出的测试报告,这套系统预测违约风险的准确率比传统模型高出22%,不过有个致命bug:遇到温州商人组团贷款时,ai总会误判成「高风险群体」。(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某信托经理的吐槽邮件现在还在圈内流传)

「企业微信接入deepseek后,我司销售部人均摸鱼时间暴涨40分钟!」深圳科兴科学园某跨境电商公司的运营总监在朋友圈晒出后台数据。智能跟单系统自动生成客户画像,连「王总最近在刷保时捷4s店朋友圈」这种细节都能抓取。但问题来了:当ai把「客户跟进总结」写成言情小说体,是该夸它人性化还是骂它不专业?

汽车圈的操作更让人直呼内行。吉利给deepseek模型投喂了十年碰撞测试数据,现在新车研发周期从36个月压缩到19个月。不过有工程师私下吐槽:「ai生成的底盘设计方案,怎么看都像乐高积木拼的——参数完美但装配时总卡壳。」

预测到2026年,首批接入deepseek的企业将面临「技术反噬期」:当所有公司都用同款ai模型,差异化竞争会不会变成玄学?某私募基金合伙人给我算过笔账:现在每家企业花在模型调教上的费用,足够在鹤岗买下整栋写字楼。等到2027年,搞不好会出现「ai代运营」这种新职业,专门帮企业调教出与众不同的机器人性格。

(敲黑板)重点来了:那些还没接入deepseek的企业在怕什么?杭州某服装厂老板的顾虑很实在:「让ai管库存我举双手赞成,但要它设计新款卫衣——你见过用excel表格画效果图的ai吗?」这话倒是点破行业痛点:技术基建和业务场景的错位,正在制造新的数字鸿沟。

说到底,企业拥抱ai就像谈恋爱,光看别人秀恩爱没用。重庆某火锅连锁品牌的教训值得警惕:他们给deepseek喂了十年客户投诉数据,结果ai给出的改良方案居然是「在锅底加跳跳糖提升惊喜感」。现在知道为什么有些企业宁可当「ai时代的山顶洞人」了吧?

各位朋友觉得,你们公司现在需要的是ai外挂还是人工智障?欢迎在评论区开麦——毕竟在2025年,连茶水间的咖啡机都在学《深度学习导论》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