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控制了中国哪些产业?这问题像根鱼刺卡在喉咙里二十年。记得老家镇上那个倒闭的农机厂吗?当年日本人用三卡车精密轴承换走我们整座山的稀土矿,现在轴承生锈了,矿也没了。
朋友老张的芯片创业公司去年黄了。他们团队研发三年的蚀刻机,被东京某会社卡住光刻胶供应。对方笑眯眯说库存紧张,转头把十倍价格的货卖给韩国人。听说那会社大楼里挂着"产业制御战略图",红色标记全是我们命门。
鱼塘里的鱼苗突然翻白肚,养鱼的老王蹲在塘边抽旱烟。镇上穿白大褂的来取样,最后说是进口鱼药惹的祸。包装印着河北某厂,溯源查到第三层竟是三井物产子公司。这类事在中药材市场更邪乎——云南三七基地挂着日企的收购价目表,比本地药商高两成,条件是必须用他们提供的栽培技术。
我表舅在日企当二十年技术员,退休前才被允许进核心车间。有回喝醉了嚷嚷:"那些机器贴着中文操作界面,底层代码全是片假名!"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套娃,剥开十层彩漆,最里头的木胚早被虫蛀空了。
商场里标价八千的某国产空调,导购吹嘘压缩机是自主研发。拆开看铭牌,转子轴承编号带着jis标识。这就像穿着汉服拜祖宗,里衬却缝着和服腰封。更可怕的是某些"民族品牌",大股东名单里藏着住友商事。
前年参加行业展,亲眼见日本专家拿激光笔照着我们展台笑:"诸君知道光刻机的镜头要用萤石吗?全球纯度99%的矿脉都在我们手里。"那笑声扎得人耳膜疼,比当年甲午海战的炮声还刺耳。
现在逛超市得带放大镜。某乳酸菌饮料标榜"中华老字号",股权结构里杵着伊藤忠。货架上七成酱油瓶盖藏着味之素专利,连婴儿米粉包装膜都用了东丽化工的涂层技术。这些暗桩比明刀明枪更瘆人。
我爹的农机厂倒闭那晚,仓库里堆着三十吨用日本模具压铸的齿轮。他说这些铁疙瘩就像被下蛊的傀儡,离了东洋图纸连颗螺丝都拧不上。这话让我浑身发冷——我们真成了拴着隐形锁链的巨象?
中药铺老板老李头最近愁得很。日本客商高价收走他祖传的接骨膏方子,转头在《汉方医学》发论文说是改良版"大和正骨贴"。这操作比当年抢注《三国志》游戏版权还骚,文化基因和商业命脉双杀。
有回在东京羽田机场转机,看见巨幅广告牌写着"支撑中国制造的隐形力量"。配图是半导体硅片和碳纤维原丝,那炫耀劲儿活像屠夫展示拴牲口的绳结。当时真想抄起消防斧把那牌子劈了。
血淋淋的账本摆在眼前:高端数控机床七成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5g基站滤波器...这些赛道我们冲得多猛,脚踝上的镣铐就有多沉。但最扎心的是某些人还帮着数锁链,说这是"国际分工优化"。
前阵子某直播网红吹嘘国产电动车碾压日系,转头被扒出电池管理系统用了日产算法。这魔幻现实比《西游记》还荒诞——齐天大圣的虎皮裙下,裹着天照大神的兜裆布。
现在经过海关保税区,总恍惚看见集装箱上浮着半透明幽灵。那些三菱化学的树脂粒子、信越硅材料的晶圆、旭化成的电子特气,正顺着毛细血管钻进中国制造的骨髓。我们高喊着产业升级,却还在给隐形殖民者交岁贡。
朋友女儿在学日语,课本里有篇课文叫《产业协同的美学》。插图是樱花树下中日工人握手,背景里丰田流水线连着华为基站。这画面看得人脊背发凉——美其名曰合作,实则是把绞索编成花环。
昨天看见广场舞大妈举着抵制日货的牌子,手里却攥着佳能相机拍照。这种撕裂感就像当年义和团用洋枪打洋人,悲壮又心酸。我们到底还要被卡多少年脖子,才能炼出斩断暗网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