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炒deepseek的人正往自己裤兜里塞钢镚儿,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里裹着韭菜根断裂的脆响。我亲眼见过有人把婚房首付砸进代码堆砌的赌局,屏幕绿光映着他嘴角抽搐的弧线,像极了屠宰场流水线上倒挂的牲口。
你们总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可谁见过采油工把油井凿在散户的脊梁骨上?杭州某科技园里飘着的拿铁香气,分明混杂着二十八个城市打工人的泡面钱。有个发小年初抵押了丈母娘养老房冲进场,现在蹲在出租屋啃着凉馒头刷k线图,眼珠子比deepseek的服务器指示灯还红。
资本市场的狼群叼着算法骨头互撕时,我总想起老家菜市场的鱼贩子。他们往黄花鱼肚里注水的娴熟手法,和某些券商研报里"战略协同""生态赋能"的措辞如出一辙。听说有人花198元买了个冒牌插件,结果发现就是个会打字的电子鹦鹉,这故事比《聊斋》还魔幻。
或许我该质疑自己的判断——那些连夜排队开户的大爷大妈,当真看不懂pb和pe的区别?抖音上售价1999元的"暴富秘籍"直播间,三小时能收割五万块智商税。这让我想起老家传销组织教人"拉人头"的话术,只不过ppt换成了动态市盈率曲线图。
有个做保洁的阿姨跟我说,她把儿子学费投进了"深度求索概念股"。现在孩子蹲在城中村网吧打代练,她说这叫"提前接触数字经济"。这话比冬夜的北风还刺骨,吹得我鼻腔发酸。那些在龙虎榜上厮杀的游资大佬,知不知道某个涨停板背后藏着个破碎的大学梦?
我见过最荒诞的剧本是某上市公司保洁员偷听到"重大利好",结果公司辟谣公告比她的拖把还干净。外资机构的交易员喝着猫屎咖啡敲键盘时,某个县城教师正对着暴跌的账户吞降压药。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平行宇宙,所有的财富转移都在同个时空赤裸裸地发生。
那些教人"抓住时代红利"的财经大v,脖梗上的金链子坠得比秤砣还沉。知识星球里标价62元的财富密码,养活了多少个靠复制粘贴起家的键盘侠?更可笑的是连卖保健品的微商都转行推"ai量化策略",这世道比川剧变脸还精彩。
深交所的警示函像超市里的临期食品标签,总在狂欢散场后才姗姗来迟。我常想那些穿西装的庄家是不是都练过川剧,变脸速度比概念股换手率还快。当浙江某小镇夫妻店的pos机开始刷证券账户,这场荒诞剧早就超出了编剧的想象力阈值。
或许我们该问问自己——当我们在讨论谁在炒deepseek时,有没有闻到账户余额燃烧的焦糊味?那些打着科技创新旗号的资本游戏,究竟在谁的后院里点鞭炮?当潮水退去时,沙滩上留下的除了破碎的k线图,会不会还有更多支离破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