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彻落地窗微博到底是科技革命还是精神麻醉剂?
刷到#秦彻落地窗微博#时正啃着半根凉透的油条。油渍滴在手机屏上模糊了那张抵着玻璃的侧脸。突然觉得智能家居都弱爆了——谁家落地窗能长出新垣结衣?哦不,是长出秦彻。
朋友阿珍把全屋玻璃换成"智能情感交互玻璃"。三个月后对着永远卡在加载界面的电子管家骂街。这玩意比前任还难哄。她说要拆了改养猪场。
某科技展见过能变色的温控玻璃。展商吹嘘能模拟北极极光。实际效果像漏电的led灯带。现在说这玩意儿能投射虚拟男友?我信母猪能上树。
神经!真有这技术早该用在高考数学立体几何教学。而不是让小姑娘对着窗户发癫。
秦彻落地窗微博背后藏着多少科技泡沫?
试过某品牌"全息投影窗帘"。宣传片里能下樱花雨。实物投出来的像素块像发霉的草莓蛋糕。客服解释要配合特定光照角度——敢情我还得每天跪着45°仰望星空?
二舅妈花八千买的智能魔镜。除了播天气预报就会问:"魔镜魔镜谁最美"。有次死机卡在"当然是刘德华"循环播放。现在成了镇宅之宝。
说好的万物互联呢?我家智能马桶和电饭煲还在用原始摩斯密码交流。上周电饭煲把煮粥指令理解成自爆倒计时。厨房现在像叙利亚战场。
秦彻落地窗微博是资本陷阱还是情感刚需?
闺蜜把手机屏保设成秦彻后。充电时总对数据线傻笑。有天发现她在淘宝搜"定制充电器语音包"。这病没救了。
表哥搞了个"元宇宙约会眼镜"。试用时撞树三次。眼镜显示的美女和现实世界的消防栓完美重叠。现在他改行卖烤冷面。
小米说ar眼镜要再等五年。五年后我可能已经嫁给siri。毕竟它从不问我"游戏重要还是我重要"。
你家窗户真要变赛博男友?
见过最接近的黑科技是商场试衣镜。能显示虚拟穿搭。但试十次有八次把连衣裙套在男生头上。导购说这是行为艺术。
同事买过会唱歌的智能花洒。每次洗澡都像在夜店蹦迪。有次短路把《青藏高原》播成鬼畜电音。现在他改用桶装水冲凉。
所以别信什么窗户变男友。不如买卷保鲜膜自己diy。至少漏电时能快速裹成木乃伊。
数字时代的玻璃心该往哪搁?
秦彻落地窗微博就像电子榨菜。越吃越饿但停不下来。我们一边骂资本割韭菜。一边为虚拟男友氪金到吃土。
楼下奶茶店推出"秦彻语音杯套"。每次插吸管都会娇喘。现在整条街都是面红耳赤的年轻人。环保局该查查声波污染。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是我们在玩科技。还是科技在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