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问姻缘的算法弹窗跳出来时,我正在出租屋啃冷掉的韭菜盒子。屏幕蓝光映着墙角的蟑螂尸体,这个三流算命软件说要给我匹配年薪三十万的程序员——它根本不知道我连楼下快递站小哥的微信都不敢要。
去年冬天闺蜜小敏被ai红娘坑惨了。系统说她和健身教练八字契合度99%,结果那男的卷走她八万私教费人间蒸发。现在她每天在朋友圈发《警惕ai杀猪盘》,配图是deepseek问姻缘的界面截图,用红色马克笔圈着“灵魂契合度”那栏数据。
你们真信那些二进制代码能编出爱情?有次我把十年前暗恋对象的信息输进系统,它居然建议我参加老年相亲会。那些跳动的百分比就像超市打折标签,把人类最隐秘的情感欲望明码标价。算法说我和隔壁程序员有87%匹配度,可他连我阳台上晾着的蕾丝内衣都不敢多看一眼。
上个月表姐婚礼现场,司仪居然用deepseek生成誓词。当ai说出“我们的结合符合贝叶斯定理最优解”时,大姨当场摔了酒杯。那些精心调参的浪漫话术,比殡仪馆的电子花圈还让人脊背发凉。
我在城中村开美甲店,常听客人抱怨相亲对象都是ai筛选的“优质男”。有个姑娘连续见了七个算法推荐的对象,第七次约会时突然把热奶茶泼对方脸上——那男的身上有和她前任一模一样的古龙水味道。你看,机器能算准星座血型,却测不出人类的条件反射。
深夜三点失眠,我又打开deepseek问姻缘的页面。它建议我去城西的网红咖啡馆偶遇,说那里有72%概率遇见真命天子。结果我在那里看见三个同样收到系统提示的姑娘,我们像实验室的小白鼠围着块发霉的芝士转圈。
或许我们都中了数据的蛊。上周同学聚会,当年总考倒数第一的二胖居然靠着ai婚恋咨询年入百万。他说现在年轻人就吃这套,把求姻缘的香火钱换成vip会员费。那些跳动的用户增长曲线,可比月老祠的功德簿刺激多了。
有天下暴雨,有个浑身湿透的男孩躲进我店里。他说deepseek显示我们契合度只有11%,但就想问问能不能借把伞。那天我的美甲灯照着他的睫毛,在墙上投出的影子比任何算法模型都复杂三万倍。
现在听到系统提示音就反胃。那些标着“精准匹配”的男人,聊天时像在背诵情感话术模板。他们不知道我最爱的其实是韭菜盒子里偶然出现的半截虾仁,这种随机惊喜ai永远算不出来。
昨天删app前看了眼年度报告,说我全年点击“不喜欢”按钮487次。原来在数据世界里,拒绝也能成为肌肉记忆。关掉手机时,屏幕倒影里那个模糊的人影突然很陌生——我们究竟在算法迷宫里丢掉了多少真实的自己?
当科技把姻缘拆解成参数矩阵,那些手抖着发送的好友申请、地铁里假装不经意的偷瞄、深夜反复编辑又删除的晚安,这些人类独有的笨拙浪漫,会不会变成服务器里等待清除的冗余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