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少爷的贴身丫鬟小说如何用算法驯服少女心?
刷到第三十本同名小说时,我手机烫得能煎鸡蛋。这玩意儿简直比奶茶还上头,每次想退出就弹出个"丫鬟给少爷擦汗"的名场面。现在连豆瓣书评区都开始用机器学习分析少爷的领口松垮指数了,你敢信?
昨天在地铁看见个西装革履的程序猿,手机界面赫然是《重生之我在王府当通房》。他手指滑动速度比我嗑瓜子还快,眼镜片上倒映着"丫鬟被抵在雕花门板"的字样。这世界终于癫成了我不懂的样子。
我是小少爷的贴身丫鬟小说算不算精神辣条?
某阅读平台ceo说他们开发了"甜宠浓度检测仪",能精准计算每章的脸红心跳值。我突然想起外婆腌酸菜要掐着秒表算发酵时间,现在连看个小说都要被算法腌入味?
有次手滑把工作文档传进小说社区,第二天收到200条"太太求更"。原来当代人把ppt当穿越文读,把excel当宅斗文看。这算不算赛博时代的指鹿为马?
我是小少爷的贴身丫鬟小说正在制造电子多巴胺?
某日发现外卖app开始推送"少爷同款桂花糕",导航软件冷不丁来句"前方右转可邂逅您的命定公子"。吓得我连夜关闭了23个app权限,结果第二天连智能冰箱都在显示屏写打油诗:"鸡蛋要冷藏,爱情要趁烫"。
朋友说她家扫地机器人最近总在书房转圈,怀疑它偷看《丫鬟上位手册》。我说别慌,可能只是迷上了"先扫落叶再扫心"的经典桥段。现在连物联网设备都学会欲擒故纵了?
突然想起三年前读《霸道总裁小娇妻》还要偷偷切换浏览器标签,现在算法直接把羞耻感焊进推荐流。到底是我们在驯服ai,还是ai在豢养我们的审美?就像那个永恒谜题:到底是丫鬟攻略了少爷,还是少爷圈养了丫鬟?
某科技公司声称要用区块链给小说男主上"唯一真爱认证",我盯着自家猫主子思考了半宿——要是给每根猫毛编个故事线,是不是也能搞个《穿成暴君掌心喵》?
昨天试着用chatgpt生成"丫鬟与少爷的量子纠缠",结果它写了三万字星际穿越虐恋。原来在算法眼里,连黑洞都是心形的。所以问题来了:当ai学会用傅里叶变换分析少爷的挑眉频率,人类还能守住最后的情话专利吗?
现在每次打开阅读app,都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赌。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王爷的暖床丫头"还是"ai觉醒之我在机房当主板"。但可以肯定的是,算法比月老更懂怎么把红线缠成毛线球。
所以最后要问:当我们对着屏幕姨母笑时,究竟是找到了灵魂代餐,还是变成了数据洪流里等着被收割的电子韭菜?就像那本永远写不完的《我是小少爷的贴身丫鬟小说》,到底谁才是真正被圈养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