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辰恩科技

那些偏执小说简介啃噬的是谁的血肉?

偏执·小说·简·介。拆开这四个字就像撕开一块腐烂的痂,腥臭的脓液里泡着无数扭曲的欲望。有人管这叫文学创作,我偏要说这是精神鸦片厂流水线生产的致幻剂。

那些偏执小说简介啃噬的是谁的血肉?

凌晨三点刷手机撞见的推荐词条,总有几个用黑体加粗的短句刺进视网膜——"病态囚禁"、"强制爱"、"他红着眼掐住她的腰"。算法推送的偏执小说简介像密密麻麻的食人鱼,啃得人骨头缝里渗出血珠。

《魔鬼的体温》里少年割腕的刀痕能开出玫瑰花,《她一直在骗我》的男主吞药时还在笑。这些被称作"救赎文学"的东西,根本是把精神残疾包装成情人节巧克力。

你知道最吊诡的是什么?科技巨头们用ai分析着偏执小说简介的流量密码,反手给创作者套上数据绞索。当写作软件自动生成"偏执狂把女主锁进地下室"的桥段,文学早就死了。

我在网文公司当过三年审读。那些标着"甜宠"的文档里,男主把女主腿骨打断的情节能占七成。编辑们管这叫"情感张力",投资方盯着转化率狞笑。

上周地铁里撞见个姑娘,手机屏幕亮着《偏执老公太坏了》的简介。她指甲掐进掌心,眼泪砸在"他把她按在手术台上"那段。你看,数据喂养的怪物正在吞吃活人的悲喜。

有人辩解说这是市场需求。放屁!当算法把人性弱点当饲料,读者就成了养殖场的肉鸡。那些精心设计的偏执小说简介,不过是资本腌制的精神腊肉。

我认识个写手被逼着日更万字。键盘f键磨得发亮,因为要反复敲"发疯"、"黑化"、"掐脖子"。她说现在做噩梦都是血红的大纲文档追着跑,像索命的符咒。

打开某个写作助手,输入"偏执"自动联想的词条里,"囚禁play"排在"心理描写"前面。你看,连机器都知道什么更抓眼球。这是文学的末日狂欢,是流量时代的献祭仪式。

那些哭着说"好心疼男主"的读者,可能正在出租屋吞抗抑郁药。当现实中的偏执狂举起刀,偏执小说简介里的"病娇"瞬间变成沾血的笑话。

有出版社找我策划"黑暗救赎"系列。我撕了合同,在碎纸屑里看见无数个自己正在腐烂。这个行当最擅长把精神血案包装成浪漫传说,用数据证明暴力美学能换钱。

真正的创作者该把笔捅进算法的咽喉。与其研究怎么在偏执小说简介里埋雷,不如去写写推荐机制如何异化人性。可惜敢这么干的人,早被流量池淹死了。

下次再看到"偏执疯批男主"的推荐语,不妨想想后台那个调整权重的工程师。他可能刚和女友分手,正把失恋的痛苦折算成关键词密度。你看,我们都在这个屠宰场里。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