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过凌晨三点的番茄小说吗?那些标题带着「囚禁」「偏执」「强制爱」的玩意儿,根本就是电子尼古丁。我他妈曾经连续72小时窝在床上看这种病态占有欲强小说,看到视网膜都快脱落——现在摸着良心说,这玩意儿比螺蛳粉还让人上瘾,后劲比茅台还冲。
病态占有欲强小说究竟在喂养什么怪物?
记得去年冬天,我亲眼看见地铁里有个姑娘对着手机屏幕又哭又笑。凑近偷瞄——好家伙,男主正把女主锁在镶金边的狗笼里。这种情节居然能让人分泌多巴胺?后来我懂了,这他妈就是当代人的情感sm。资本把人性弱点当饲料,算法比亲妈还懂你的g点。
前阵子有个搞心理学的朋友跟我说,他接诊的00后患者里,十个有八个幻想被病娇囚禁。我当场笑出眼泪,笑着笑着突然哽住——去年我还给《痛仰》里的疯批男主写过三千字小作文,现在恨不得把kindle扔进火锅底料里涮个通透。
病态占有欲强小说是精神吗啡还是情感疫苗?
上个月在晋江追更某本爆款,作者把男主写成会走路的活体gps。女主买个奶茶都能触发定位警报,评论区居然全是「好甜好带感」。我盯着手机发了半小时呆,突然想起前任查岗时的阴鸷眼神。现实里遇见这种变态早他妈报警了,怎么换成文字就集体高潮?
有回在咖啡馆偷听俩初中生讨论《黑月光拿稳be剧本》,穿校服的丫头片子居然说「被囚禁才是真爱的最高形式」。我手抖得差点打翻冰美式——现在的孩子是把《刑法》当言情指南了吗?那些写着「他红着眼说乖」的作者,知道自己的文字正在制造多少认知畸变吗?
昨天翻到2018年的豆瓣书单,发现当年标记「力荐」的《嗜宠记》现在看着像恐怖片剧本。男主给女主脚踝戴的哪是金链子,分明是pua的实体化。可当时怎么就觉着浪漫呢?就像吞了裹糖衣的玻璃渣,等血腥味泛上来才发现食道早被割得稀烂。
我们正在批量生产情感残次品?
现在打开任意小说平台,十本现言里八本带着「偏执」「病娇」「占有欲」的tag。这些工业糖精就像转基因草莓——颜色鲜亮个头饱满,吃多了却让人丧失品尝真实酸甜的能力。有个写网文的朋友私下透露,编辑让他在前三章必须安排「掐腰红眼」的强冲突,否则不给流量。
上周同学聚会,听说班里最文静的女生竟然家暴男友。她在派出所哭着说「我只是想让他像小说里那样在乎我」。全场死寂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病态占有欲强小说早不是娱乐消费品,而是插着吸管的毒苹果汁,正被资本用算法注射进整个时代的静脉。
看着书架里那排「疯批男主」专题合集,突然觉得它们像陈列在福尔马林里的畸形标本。我们这代人是不是把情感认知养残了?就像长期注射抗生素的肉体,最终连普通感冒都能要命。
现在每次看到「他疯狂地啃咬她的锁骨」这种段落,眼前就会闪过110报警电话的界面。可手指还是诚实地划向下一章——你说这算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还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新型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