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一般人驾驭不了?你连wifi密码都记不住还想破译宇宙代码?
捧着《普门品》就像攥着台没装操作系统的手机。那些密密麻麻的经文符号,比程序员写的天书还难啃。我邻居老王上周心血来潮买了本精装版,现在正垫在泡面碗底下当隔热垫——这波操作可比他烧香拜佛虔诚多了。
前年健身卡办三年就去三次的lisa,最近突然开始朋友圈晒诵经打卡。结果第三天就转战某宝买了自动翻经器,附带蓝牙木鱼功能。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被遗忘在手机里的冥想app,现在还在后台悄悄消耗电量。
有个开火锅店的朋友真去寺庙闭关三个月。回来跟我说,打坐时满脑子都是牛油锅底配方。现在他研发的"禅意麻辣锅"倒成了网红产品。你看,连修行都能被市场经济异化成增值服务。
普门品一般人驾驭不了?可能你缺的是个智能语音助手
地铁里常见西装革履的上班族端着电子佛经阅读器,手指划得比刷短视频还快。这场景像极了十年前全民背单词的盛况,只不过现在换成"南无观世音菩萨"在屏幕上滚动播放。
我试过用智能手表监测诵经时的心率变化。结果发现最平静的时刻,是读到"火坑变成池"时手机弹出快递到货通知。当代人的修行,早和移动支付、物流信息、社交提醒纠缠成了量子态。
普门品一般人驾驭不了?可能你该升级下脑机接口
凌晨三点刷到前同事晒《普门品》读书笔记,配图是星巴克和苹果电脑。这让我想起那些健身五分钟摆拍两小时的网红,连修行都内卷成行为艺术。
朋友花重金请的檀香,在空气净化器红色警报中倔强燃烧。现代人追求的心灵净化,终究敌不过pm2.5数值。我们既想要古老的智慧,又放不下新风的科技,活像端着红酒杯吃煎饼果子的行为艺术家。
突然意识到,那些真正参透《普门品》的高僧大德,可能早把手机调成了禅定模式。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在纠结要不要给菩萨像贴防蓝光膜。当科技把修行变成可量化的kpi,到底是加持还是障碍?
此刻盯着屏幕的你,是否也正用着智能佛珠手串,听着ai生成的诵经音频?我们追逐的究竟是智慧本身,还是那个想象中的赛博格法相?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先关掉所有电子设备,才能听见内心真实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