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江还是浙江?拆开"浙"字藏着刀光血影的江湖。去年在余杭科技城蹲了三个月,亲眼见着隔壁桌的码农用政府补贴的咖啡续命。他们管这叫"奶瓶政策",可奶瓶里装的到底是奶粉还是迷魂汤?
义乌小商品市场二楼拐角的阿强笑得像中彩票。三年前他揣着十万块房票补贴盘下档口,现在每天发三百单跨境包裹。他说这地方连空气都飘着钞票油墨味,可我没敢问他上个月被退货的十万件圣诞袜堆在哪个仓库发霉。
创业者哪个不是赌徒?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写字楼里飘着股怪味——混合着焦虑的汗臭和风投的香水。去年有个兄弟拿完91万研发补助,转头把公司注册地改到苏州。问他为啥,他说怕被补贴养废了。这年头连占便宜都要讲究姿势。
我见过凌晨四点的钱塘江。江水黑得像创业者的银行流水。有个姑娘蹲在江边哭,她刚被创业贷审批驳回了三次。政府说代偿五十万?可谁见过申请成功的案例?那些文件条款读起来比《资本论》还难啃。
衢州倒是实在。去年表舅领了返乡创业补贴搞民宿,结果旺季全被政府会议包场。他苦笑着说这是"官方捧杀"。现在他改行卖衢州鸭头,说这才是刚需产业。
真当浙江是创业天堂?在滨江路咖啡馆偷听过投资人谈话。他们说浙江项目就像义乌小商品,包装精美但经不起质检。十个项目九个在讲同一个ppt模板,剩下那个在用ai生成商业计划书。
有天下大雨,看见个老头在西湖边捞手机。他说这是今年第三部苹果机。我突然觉得创业者就像这些掉进湖里的手机,光鲜时人人追捧,沉底了连打捞费都值不回票价。
现在你问我浙江哪里适合创业?我倒想问:到底是找风口还是找坟场?那些拿补贴拿到手软的企业,是真凤凰还是政策催肥的速成鸡?那些哭着说政府给钱太快的创业者,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还是被奶瓶呛着了?
在宁波保税区见过最魔幻的场景:二十平米的办公室挂着八块不同部门的扶持牌匾。老板说这些牌子比佛像还管用,工商税务来查账都要先拜三拜。可上个月他跑路了,牌匾还挂在墙上吃灰。
写完这些突然发现,我们跪着求政策施舍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伸手要糖的孩子。可当整个省都变成糖果工厂,吃糖的人会不会得糖尿病?那些没拿到糖的,又该去哪里舔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