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各位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辛辛苦苦在1688上搜罗半天,结果首页给你推荐的,不是隔壁老王家的拖鞋,就是楼下Tony老师的假发片!Excuse me?!我明明昨天还在看电子元件啊喂!这1688的推荐机制,简直就像一个喝大了的媒婆,硬要把八竿子打不着的俩人往一块儿凑,你说气不气人?!
大数据?大忽悠!
都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平台比你还了解你自己。这话听着挺玄乎,但一到1688这儿,我咋觉得这“大数据”就跟我家那块蒙尘的搓衣板一样,纯属摆设呢?你前脚刚搜完“新款iPhone保护壳”,后脚它能给你推一堆“老年人智能拐杖”,这跨度,简直比我从Burien飞回老家十八线小县城还离谱!
“猜你喜欢”?我看是“随便乱猜”!
每次打开1688的成品网站入口,最显眼的就是那个大大的“猜你喜欢”。我跟你说,这四个字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它“猜”的那些玩意儿,往往让我怀疑人生三连: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看这个?
“三天可见”的喜好: 昨天我可能心血来潮,想看看汉服,结果今天“猜你喜欢”给我推了一屏幕的古装戏服,还带着一股浓浓的影楼风!大哥,我只是随便看看,又不是要穿越回去当格格啊!这喜好保质期也太短了吧?简直比隔壁小芳的恋爱还短暂!
“八竿子打不着”的关联: 更离谱的是,有时候我买了一卷胶带,它能给我推荐一堆纸箱子,这逻辑勉强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它居然还给我推荐起了“防脱洗发水”?!Excuse me again?!难道在1688的算法里,买胶带的人都容易秃头吗?这脑回路,简直清奇得像外星人开的挖掘机!
“永远在路上”的新品: 说好的“新品推荐”呢?我点进去一看,好家伙,这“新”品怕是比我奶奶的年龄都大了吧?图片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详情页的文字更是充满了年代感。敢情1688的“新”标准,是以“还能搜得到”为基准的吗?
“优质商家”?呵呵,谁给的勇气?
除了“猜你喜欢”,首页上还经常出现一些带着“优质商家”、“实力商家”标签的店铺。我承认,里面肯定有好东西,但有些所谓的“优质”,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充值就能拥有!
“销量为王”的潜规则: 你会发现,那些销量高的店铺总是霸占着显眼的位置。这乍一看没啥问题,但有些商家为了冲销量,不惜搞一些“9块9包邮还送俩鸡蛋”的噱头,质量嘛,emmm……只能说是一分钱一分货,买回去能用三天都算赚了!真正用心做产品的小商家,往往就被淹没在这片低价的红海里。
“图片比实物美”的障眼法: 有些“优质商家”的店铺装修得那叫一个高大上,图片拍得跟艺术品似的。结果你兴冲冲地下单,收到货一看,简直就是“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年度最佳对比!这落差感,堪比你满怀期待地打开一个包装精美的零食,结果里面只有几根干巴巴的薯条!
“好评如潮”的水分: 更别提那些“好评如潮”了!现在这年头,谁还没见过几个刷单的?有些店铺的评价区,简直就是大型的“夸夸群”,各种溢美之词看得我直犯尴尬癌。你问我信不信?我只能说,我选择性相信,毕竟,谁还没踩过几个坑呢?
给点实在的建议行不行?
说了这么多,也不是纯粹吐槽。咱老百姓上1688,图的就是能找到靠谱的货源,省点钱。这推荐机制要是能稍微靠谱点,那真是功德无量!
能不能别老是“一刀切”? 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能不能根据用户更长时间、更稳定的浏览和购买习惯来推荐?别今天看了个猫粮,下个月还给我推狗窝啊!
能不能增加一些更细致的筛选条件? 除了销量和价格,能不能根据材质、工艺、用户评价的真实度等更专业的指标来筛选和推荐?
能不能给新商家多一些展示的机会? 不要让流量都集中在头部商家那里,也给那些认真做产品的新手一些曝光的机会,让他们也能被用户发现。
这“智能”推荐,真让人“头大”!
总而言之,1688这成品网站入口的推荐机制,就像一个不太聪明的AI,努力想讨好你,结果总是弄巧成拙。它可能觉得自己很“懂你”,但实际上,它“懂”的,恐怕只有如何让你在眼花缭乱的推荐中,更加迷茫和不知所措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